唐朝建立武庙,武圣、十哲、七十二将都是哪些名将?
古代那些有名将军共有七十二人,分为殿上十人及两庑六十二人两组,主位是武成王姜太公,他的旁边是侯张良,还有另外十人。
唐德宗建中782年的时候,武庙增加祭祀历史的名将共六十四人。
安史之乱后,经颜真卿奏请,史馆议定加名将六十四人配享:
左列:
越相国范蠡,齐将孙膑,赵信平君廉颇,秦将王翦,
汉相国平阳侯曹参、左丞相绛侯周勃、前将军北平太守李广、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,
后汉太傅高密侯邓禹、左将军胶东侯贾复、执金吾雍奴侯寇恂、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、太尉槐里侯皇甫嵩,
魏征东将军晋阳侯张辽,蜀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,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、丞相娄侯陆逊,晋征南大将军南城侯羊祜、抚军大将军襄阳侯王浚,
东晋车骑将军康乐公谢玄,前燕太宰录尚书太原王慕容恪,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济,梁大尉永宁郡公王僧辩,北齐尚书右仆射燕郡公慕容绍宗,周大冢宰齐王宇文宪,隋上柱国新义公韩擒虎、柱国太平公史万岁,唐右武候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、右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、右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国公张仁亶、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山公王晙、夏官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大总管王孝杰;
右列:
齐相管仲、安平君田单,赵马服君赵奢、大将军武安君李牧,
汉梁王彭越、太尉条侯周亚夫、大将军长平侯卫青、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,
后汉大司马广平侯吴汉、征西大将军夏阳侯冯异、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、太尉新丰侯段颎,魏太尉邓艾,蜀车骑将军西乡侯张飞,吴武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侯吕蒙、大司马荆州牧陆抗,晋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、太尉长沙公陶侃,前秦丞相王猛,后魏太尉北平王长孙嵩,宋征虏将军王镇恶,陈司空南平公吴明彻,北齐右丞相咸阳王斛律光,周太傅大宗伯燕国公于谨、右仆射郧国公韦孝宽,隋司空尚书令越国公杨素、右武候大将军宋国公贺若弼,唐司空河间郡王李孝恭、礼部尚书闻喜公裴行俭、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代国公郭元振、朔方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张齐丘、太尉中书令尚父汾阳郡王郭子仪。
唐朝供奉的64名将按照朝代分类
春秋时期:范蠡、管仲,共2人。
战国时期:田单、孙膑、廉颇、赵奢、王翦、李牧,共6人。
西汉时期:彭越、曹参、周勃、周亚夫、李广、卫青、霍去病、赵充国,共8人。
东汉时期:邓禹、吴汉、冯异、耿弇、贾复、寇恂、马援、段颎、皇甫嵩,共9人。
三国{西晋}时期:张辽、关羽、张飞、邓艾、周瑜、陆逊、吕蒙、羊祜、陆抗、王浚、谢玄、杜预,共12人
东晋十六国时期:陶侃、王猛、慕容恪、檀道济、长孙嵩、王镇恶,共6人。
南北朝时期:吴明彻、王僧辩、斛律光、慕容绍宗、宇文宪、于谨、韦孝宽,共7人。
隋:杨素、韩擒虎、史万岁、贺若弼,共4人。
唐:尉迟敬德、李孝恭、苏定方、张仁亶、郭元振、裴行俭、王晙、王孝杰、张齐丘、郭子仪,共10人。、
宋徽宗宣和的1123年,对武庙的祭祀名单又有调整,共有历代名将七十二人。分成殿上十人及两庑六十二人两组,虽无十哲之名,仍有其实。主祀:武成王姜太公(无考)。配享:留侯张良(河南),陪伴在姜太公旁边。配享于殿上:共十人。东侧西向: 管仲(安徽)孙武(山东)乐毅(河北)诸葛亮(山东)李绩(山东)西侧东向: 田穰苴(山东)范蠡(河南)韩信(江苏)李靖(陕西)郭子仪(陕西)从祀于殿外庑间:共六十二人。
《宋史》卷105《礼志八》:宣和五年,礼部言:“武成王庙从祀凡七十二将”于是释奠日,以张良配享殿上。按照朝向不同分档
一档:张良
二档:管仲、孙武、乐毅、诸葛亮、李绩并西向,田穰苴、范蠡、韩信、李靖、郭子仪并东向
三档:东庑,白起、孙膑、廉颇、李牧、曹参、周勃、李广、霍去病、邓禹、冯异、吴汉、马援、皇甫嵩、邓艾、张飞、吕蒙、陆抗、杜预、陶侃、慕容恪、宇文宪、韦孝宽、杨素、贺若弼、李孝恭、苏定方、王孝杰、王晙、李光弼,并西向;
四档:西庑,吴起、田单、赵奢、王翦、彭越、周亚夫、卫青、赵充国、寇恂、贾复、耿弇、段飃、张辽、关羽、周瑜、陆逊、羊祜、王浚、谢玄、王猛、王镇恶、斛律光、王僧辩、于谨、吴明彻、韩擒虎、史万岁、尉迟敬德、裴行俭、张仁但、郭元振、李晟,并东向。
宋朝供奉的72名将按朝代排列
春秋时期:管仲、孙武、田穰苴、范蠡,共4人。
战国时期:乐毅、白起、吴起、孙膑、田单、廉颇、赵奢、李牧、王翦,共9人。
西汉时期:张良、韩信、曹参、彭越、周勃、周亚夫、李广、卫青、霍去病、赵充国,共10人。
东汉时期:邓禹、寇恂、冯异、贾复、吴汉、耿弇、马援、皇甫嵩、段颎,共9人。
三国(西晋)时期:诸葛亮、邓艾、张辽、张飞、关羽、吕蒙、周瑜、陆抗、陆逊、杜预、羊祜、王濬,共12人。
东晋十六国时期:陶侃、慕容恪、谢玄、王猛、王镇恶,共5人。
南北朝时期:宇文宪、韦孝宽、斛律光、王僧辩、于谨、吴明彻,共6人。
隋:杨素、韩擒虎、贺若弼、史万岁,共4人。
唐:李绩、李靖、郭子仪、李孝恭、尉迟敬德、苏定方、裴行俭、王孝杰、张仁亶、王晙、郭元振、李光弼、李晟,共13人。
武庙十哲七十二是唐宋时期对他的说法,按现在来讲还有特别的比这里有名的将领都没有在里面,比如霍去病,项羽,还有帝王也没有在里面,比如曹操(追封的王),刘秀。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有太多的名将,名相,唐宋时期的排名还是比较合理的。
武圣是姜子牙,十哲分别是白起、韩信、诸葛亮、李靖、李绩、张良、司马穰苴、孙武、吴起、乐毅。
左列:秦武安君白起、汉淮阴侯韩信、蜀汉丞相诸葛亮、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、唐司空英国公李勣。
右列:汉太子少傅张良、齐大司马田穰苴、吴将军孙武、魏西河郡守吴起、燕昌国君乐毅。
那么,下面我们来简单看一看武庙十哲其人。
左一:秦武安君白起
生卒年月:?—公元前257年
所处朝代:东周战国时期秦国
主要著作:《阵图》、《神妙行军法》等
封号或代称:武安君、杀神、战国四大名将之首
主要成就:熟知兵法,善于用兵,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。辅佐秦昭王,屡立战功。伊阕之战,大破魏韩联军;伐楚之战,攻陷楚都郢城。长平之战,重创赵国主力。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,攻城70余座,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受封为武安君。功高震主,得罪应侯,接连贬官。
据梁启超考证,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约两百万人,白起占其二分之一。
最终死因:被秦昭襄王赐死
左二:汉淮阴侯韩信
生卒年月:约公元前231年-公元前196年
所处朝代:秦末汉初
主要著作:《韩信兵法》三篇
封号或代称:淮阴侯、兵仙、神帅、“国士无双”、“功高无二,略不世出”
主要成就:1.秦末,参加反秦斗争,投奔项梁、项羽,未得到任用。2.转投刘邦,经夏侯婴推荐,拜治粟都尉,经萧何保为大将,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。3.刘邦兵败于彭城后,韩信先破楚军于京、索之间,后平定魏国。请命北伐拿下代国,刘邦收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, 派人降服燕国。4.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楚奇兵,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。5.刘邦成皋兵败夺其精兵后,奉命攻打齐国,并于潍水全歼龙且二十万楚军。6.韩信攻打楚国,项羽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。刘邦听从张良、陈平计策撕毁鸿沟协议,追击项羽失败。7.汉五年,带兵会师垓下,围歼楚军。项羽死后解除兵权,徙为楚王, 因人诬告贬为淮阴侯。
最终死因:吕后与萧何合谋,诱杀韩信于长乐宫钟室,夷灭三族。
左三:蜀汉丞相诸葛亮
生卒年月:公元181年-公元234年
所处朝代:三国时期蜀汉丞相
主要著作:《出师表》《后出师表》《诫子书》《兵法二十四篇》
封号或代称:武乡侯、忠武侯(蜀);武兴王(东晋);武灵王(唐)等
主要成就: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,诸葛玄死后,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。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,联孙抗曹,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。形成三国鼎足之势,又夺占荆州。建安十六年(211年),攻取益州。继又击败曹军,夺得汉中。蜀章武元年(221年),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,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,主持朝政。蜀后主刘禅继位,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,领益州牧。勤勉谨慎,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,赏罚严明;与东吴联盟,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;实行屯田政策,加强战备。前后六次北伐中原,多以粮尽无功。
最终死因:积劳成疾,病逝于五丈原
左四: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
生卒年月:公元571年-公元649年
所处朝代:隋末唐初军事家
主要著作:《李卫公兵法》《唐太宗李卫公问对》 《李靖六军镜》 等
封号或代称:卫国公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
主要成就:李靖仪表魁伟,善于用兵,长于谋略。初仕隋朝,拜马邑郡丞。晋阳起兵后,效力唐朝,从平王世充和窦建德,南平萧铣和辅公祏,北灭东突厥,西破吐谷浑,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,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。历任检校中书令、兵部尚书,拜尚书右仆射,封卫国公,世称李卫公。死后赠司徒、并州都督,谥号“景武”,陪葬昭陵。
最终死因:贞观二十三年(公元649年),李靖病逝,终年七十九。
左五:唐司空英国公李勣(原名徐世勣、李世勣,字懋功)。
生卒年月:公元594年-公元669年
所处朝代:隋末唐初
主要著作:《新修本草》《脉经》等
封号或代称:英国公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
主要成就: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,他早年投身瓦岗军,后随李密降唐。一生历事唐高祖、唐太宗、唐高宗三朝,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。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,两击薛延陀,平定碛北。后又大破东突厥、高句丽,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。他出将入相,功勋卓著,被朝廷倚为干城,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。历任兵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三品、司空、太子太师等职,累封英国公。死后赠太尉、扬州大都督,谥号“贞武”,陪葬昭陵。后配享高宗庙庭
最终死因:总章二年(公元669年),李勣去世,年七十六
右一:汉太子少傅张良
生卒年月:约公元前250—公元前186年
所处朝代:秦末汉初
主要著作:无
封号或代称:留侯,与韩信、萧何并称为“汉初三杰”,谋圣
主要成就: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,保存实力,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,使得刘邦顺利脱身。凭借出色的智谋,佐策入关、斗智鸿门、暗度陈仓、下邑奇谋、虚抚韩彭,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,建立大汉王朝,并劝都关中。后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,册封为留侯。
最终死因:明哲保身,善终
右二:齐大司马田穰苴
生卒年月:不详
所处朝代:东周春秋末期齐国人
主要著作:《司马法》
封号或代称: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
主要成就:诛杀国君宠臣庄贾、整饬军队,和士卒同甘共苦的治军史实,收到战士争相为之奋勇作战,使晋、燕之师不战而屈,收复失地的功效。率齐军击退晋、燕入侵之军,因功被封为大司马,子孙后世称司马氏
最终死因:因齐景公听信谗言,田穰苴被罢黜,未几抑郁发病而死
右三:吴将军孙武
生卒年月:约公元前545年—约公元前470年
所处朝代:东周春秋末期
主要著作:《孙子兵法》
封号或代称:兵圣或孙子(孙武子),又称“兵家至圣”,被誉为“百世兵家之师”、“东方兵学的鼻祖”
主要成就: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,由齐至吴,经吴国重臣伍员(伍子胥)举荐,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,受到重用为将。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,占领楚国都城郢城,几近覆亡楚国。其著有巨作《孙子兵法》十三篇,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,被誉为“兵学圣典”,置于《武经七书》之首。他撰著的《孙子兵法》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、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,并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、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。被译为英文、法文、德文、日文,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。
最终死因:不详
右四:魏西河郡守吴起
生卒年月:公元前440年-公元前381年
所处朝代:东周战国初期
主要著作:《吴子兵法》
封号或代称:吴子、广宗伯
主要成就:战国初期军事家、政治家、改革家,兵家代表人物。一生历仕鲁、魏、楚三国,通晓兵家、法家、儒家三家思想,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。在楚国时,辅佐楚悼王主持变法。强魏扶楚;在魏创立武卒制,夺秦之河西之地;吴起变法。
最终死因:因变法得罪守旧贵族,惨遭杀害。
右五:燕昌国君乐毅
生卒年月:不详
所处朝代:东周战国时期
主要著作:《报燕惠王书》
封号或代称:昌国君→望诸君
主要成就: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,魏将乐羊后裔,拜燕上将军,受封昌国君,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。公元前284年,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,连下70余城,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,报了强齐伐燕之仇。后因受燕惠王猜忌,投奔赵国,被封于观津,号为望诸君。
最终死因:病死于赵国
武庙十哲中,白起、韩信、诸葛亮、李靖、张良、孙武再后世相符盛名,而李勣、田穰苴、吴起、乐毅则名声不显,对于现在的国人来说,名气与前面六人差距颇大。
宋徽宗宣,对武庙的祭祀名单进行调整,此时有历代名将72人。七十二名将包括张良、管仲、孙武、乐毅、诸葛亮、李绩;田穰苴、范蠡、韩信、李靖、郭子仪、白起 、孙膑 、廉颇、李牧、曹参、周勃、李广、霍去病、邓禹、冯异、吴汉、马援、皇甫嵩、邓艾、张飞、吕蒙、陆抗、杜预、陶侃、慕容恪、宇文宪、韦孝宽、杨素、贺若弼、李孝恭、苏定方、王孝杰、王晙、李光弼、吴起、田单、赵奢、王翦、彭越、周亚夫、卫青、赵充国、寇恂、贾复、耿弇、段颎、张辽、关羽、周瑜、陆逊、羊祜、王浚、谢玄、王猛、王镇恶、斛律光、王僧辩、于谨、吴明彻、韩擒虎、史万岁、尉迟敬德、裴行俭、张仁亶、郭元振、李晟。
武庙是唐玄宗李隆基为了表彰历代名将而建立的,能够进入武庙的武将,都有他们过人之处。武圣是总所周知的姜子牙,他是周朝的开国军师,他对后世影响深远,被尊为“百家宗师"。在民间,至今还流传着姜太公钓鱼的故事。
十哲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将,比如白起、韩信、张良、孙武、诸葛亮等。“汉初三杰”中的两位,一个是“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于千里之外”的张良,一个是点兵多多益善的韩信。孙武的《孙子兵法》流传千古,甚至传播到海外。大唐“双子星”李绩和李靖,都是能兵善战的名将。诸葛军师更不用说了, 上至70岁老人,下至4岁小孩,没几个人不知道他。
其实,七十二名将中包含十哲,这些祭祀的名将在不同朝代也有所不同。我们曾在书本上看到过七十二将中的几位,比如“负荆请罪”的廉颇,“不教胡马度阴山”飞将军李广,“匈奴未灭,何以家为”的霍去病。
不少名将大家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,比如三国时期的关羽、张飞。关羽不仅是武将,如今他还被是财神爷,他是“诚”与“义”的化身,一些地区的商人信奉“关二爷”,经常祭拜他。张飞粗中有细,至今仍记得他在长板桥大喊“我乃燕人张翼德,谁敢与我决一死战”,直接把对方一员大将吓破了胆。
三国时期的周瑜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,他风度翩翩,才华横溢。《三国演义》有些黑他,其实他本人心胸宽广,只是天妒英才,他是病死的,而不是被气死的。
唐朝建立武庙中的武圣、十哲、七十二将都是哪些名将?
为什么武庙十哲里没有卫青
历代名将巅峰“武庙七十二将”,哪些三国武将入选
诸葛亮进入武庙十哲是否合理?
有人认为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成就远不及武庙十哲中的其他成员,因此质疑其在武庙十哲中的合理性。请问,诸葛亮真的不配入选十哲吗?
武庙十哲从来不是中华名将榜。根本不是以军事战绩、或者军事才能为优先考虑。
看看“武庙十哲”的名单,所谓的武庙亚圣,十哲之首,居然是张良。其人只是谋士和战略家,单独带兵时,被无名秦将打得守不住城池,只能打游击。
【以(张)良为韩申徒,与韩王将千馀人西略韩地,得数城,秦辄复取之,往来为游兵颍川。
还有司马穰苴,这种在敌人主动撤军后,生平只打过一场影响力甚微的追击战的将领,因为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的典故,和一本兵书《司马法》,也成为了“武庙十哲”,得以和韩信、白起并列。
再看看:
孙武:破楚之战,吴王阖闾才是一军主帅,伍子胥是军师谋主,吴王之弟夫概是大军先锋,并立下破敌首功,孙武只是和后来的祸国奸臣伯禧一样,作为部将跟从征讨。
此后,孙武和伍子胥一起,被秦楚联军在淮澨之战连续击败,更被楚将子期和子西打出“焚尸之战”,狼狈窜逃,连收拾己方士卒的尸骨也来不及。
【子胥、孙武、白喜留,与楚师于淮澨,秦师又败吴师。楚子期将焚吴军,子西曰:“吾国父兄身战暴骨草野焉,不收,又焚之,其可乎?”子期曰:“亡国失众,存没所在,又何杀生以爱死?死如有之,必将乘烟,起而助我;如其无知,何惜草中之骨而亡吴国?”遂焚而战,吴师大败。】
乐毅:五国联军一起出兵,大败齐国。自己单独作战,数年拿不最后下两城,最后可以说是为秦国作嫁,打残东帝,自己白忙一场。离开燕国后,受封于赵国,却连封地观津也丢了,只能长居邯郸,做一闲散客卿。
【明年,穰侯(魏冉)与白起客卿(胡阳)复攻赵、韩、魏,破芒卯於华阳下,斩首十万,取魏之卷、蔡阳、长社,赵氏观津。】
李勣:外战内行,内战外行:打残薛延陀,攻灭高句丽,却也在黎阳之战被窦建德打得全军覆没,一度被迫投降;洺州之战又被刘黑闼打得仅以身免。
而且,再看看十哲之下,武庙六十四将的名单里,居然还有卫青和霍去病两人, 作为华夏民族第一次大规模反攻草原民族的杰出代表将领,有首先开拓和万世不易之功,
哪怕是吴起、韩信、白起、李靖,也未必敢言他们的功绩、能力和历史贡献,一定稳胜卫霍,何况其余几个“战下手”,张良乐毅司马穰苴等等?
所以,如果说所谓的【武庙十哲】,居然能代表古代将领的最高军事水准,证明他们每个人的军事战绩,都强于没有进武庙十哲的其他人,那不是天大的笑话么?
至于宋朝之后的名将,岳飞、徐达、常遇春等等,更都因为时代因素,和武庙名单无缘,更加证明了:以武庙十哲,来论古代名将的军事水准的论调,是何等不值一哂了。(持此论调者,或是揣着明白装糊涂,故意忽悠人而已)
其实,唐朝立武庙,又称武成王庙,是平定安史之乱后,一要对平叛将士论功行赏,二要对那些安史降将盘踞的藩镇加以笼络,因此才褒扬历代名将武之忠义,以示朝廷对武人的重视,以维持王朝统治。
因此,武庙可以说是“王佐武臣榜”,而从来并非很多人下意识认为的“名将榜”。 同样也是这个缘故,一切自立为皇帝、为君主,或被后人追封为皇帝的军事统帅,都没有入选武庙,包括曹操、刘裕、拓跋焘、慕容垂等等,即使是西楚霸王项羽也不例外,否则不是鼓励那些如狼似虎的藩镇效仿么?
从这个角度上说,诸葛亮入选武庙十哲,岂止是当之无愧?千余年来公认的千古圣贤代表,三代以下第一人。
他的个人操守和人格魅力、后世影响,甚至毫不夸张地说, 比韩信、白起、吴起这种个人品行有瑕疵或争议的名将,更配入选武庙。
或者说,武庙甚至完全可以因为道德、品行等原因,请走韩信、白起、吴起的牌位,但诸葛亮却必须留着,只因为这才是设立武庙的本来初衷。
那么,真正以战术战略水准,和生平功业战绩而论,中国古代史的公认顶级名将:
白起,韩信,卫青,霍去病,李靖,岳飞,徐达,常遇春……(时间排序,不必分高下)
屡屡被后世朝代和史书视为名将标准的白韩卫霍李岳诸人,自是无可争议。
而明朝开国是从零开始,打出了一个东亚大帝国,不止是收复宋朝故土,还收复了唐末以来,华夏丢失数百年之久的全部疆土,论其功业毫不逊于汉唐盛世。
而徐达常遇春作为大明双璧,在战争历程中居功至伟, 明朝时人甚至认为他们的用兵风格,就是韩信和项羽转世。
他们仅用一年多时间,就光复了自靖康南渡以来,丢失二百多年的北中国各省;他们更是四百多年后首次以胜利者身份,踏足燕京之地的两位汉人将军。
这是安史之乱大唐盛世中衰,数百年以来,华夏民族最光辉的时刻!如此不世之功,足可比拟白韩卫霍李岳而无愧。
至于诸葛亮,他应该进的是更高一级的层次,就是出将入相,才兼文武,统摄军政,得其一人足可以安邦定国的【王佐】:吕尚、管仲、商鞅、吴起……这个圈子。
如果非要将诸葛亮和单纯的军事统帅去对比,其实甚至是对此等无双国士的一种贬低呢。
甚至这个圈子里,略逊一筹的伍子胥、范蠡、乐毅、王猛、崔浩、高颎等人,对一个国家政权的意义,也远强过了单纯的军事将领。
此外,中国不是西欧中东,从古至今在排列名将榜时,从来不将君主和将领混为一谈。
所以如项羽、刘秀、刘裕、李世民、朱元璋这些君主帝王,固然也有绝不逊于顶级名将的军事水准和骄人战绩,但当真将他们去和上述那些名将做比较生平战绩和军事生涯,同样是一种贬低。
当然,如果笼统算“古代杰出军事人物”,大家肯定都可以算上。
我觉得武庙十哲的评选标准,应该主要是是否提出了很有影响力的兵家理论与军事思想,以及有没有打过可以作为军事教材的经典战例。
比如,姜子牙著有《六韬》,张良靠太公的兵法帮刘邦夺得天下,故让他立侍姜尚之旁,刘邦把他和萧何韩信放在一个级别,说明他绝非无能之辈。孙武的《孙子兵法》让兵家自成一派,吴起著有《吴子》,诸葛亮有《兵法二十四篇》,司马穰宜有《司马法》,虽然失传但也带来了深远影响,白起除了他自身的七十多场战役可以作为军事教材以外,还著有《阵图》《神妙行军法》,李靖著作《卫公兵法》《李靖六君镜》,还有著名的《唐李问对》。韩信有兵书三篇,他本身打的战役也可以作为经典军事教材。
李勣绝不是战五渣,他属于大器晚成的人物,军事才能在唐初仅次于李世民和李靖,参与虎牢关之战,灭辅公祏之战,灭东突厥之战,主导灭薛延陀之战,灭高句丽之战。李世民评价他:李靖,李勣二人,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。正是这些人的存在,让行军打仗由一门玄学,变成了一门可以总结经验的古代科学。至于卫霍没能入选确实有些可惜。
皇帝当然应该入帝王庙,曹操,拓跋珪,宇文泰都入了帝王庙。
李靖是太宗时期的军方第一人,代表太宗时期。李绩则是代表高宗时期。他们压根就不是作为“同时代人”入选的。虽然他们确实差不了多大岁数……
当然,如果有人要觉得唐高宗时期凭啥要有代表…我只能说唐朝最大疆域在高宗时期……。何况我们所谈论的“武庙”是玄宗时期所设,还不许玄宗多给个名额咋滴吗?
武庙的几个维度不仅是统率一镇之军的能力,最主要的是实绩和对后世的影响,比如战略方面的定策,战术方面的大型战役的胜利,学术方面的著书立作是一起考虑的。网络历史统计学家只知皮毛,抓住鸡毛蒜皮讨论才是笑话。
相反,唐代武庙非常权威,十哲就是十哲,没什么问题。
张良是因为他是传说中武庙主人姜尚的弟子,这是明确的。武庙是武成王庙,是姜尚的神庙。
张良本身有创汉的定策之功,主要是入关和下邑献策,张良是战略家,所以张良的这个亚圣稳稳当当的。如果一个武庙都像网络历史统计学家一样,只认识战术高手,这个武庙才没有水平。
十哲很看重学术地位,有著作会大大加分,白起没有兵书,宋朝时都被踢出去了。
首先武庙是唐朝时期正式建立的,评选的标准大概是道德,著作,功绩三者。首先庙主吕尚,三者都没话说。配庙的是张良,这个大概是道德上>著作>功绩。其他的十哲也都是其中一项极其突出,作者推崇的诸葛亮其实是跟张良差不多都是道德>著作>功绩。十哲里功绩最大的莫过于李靖,别提什么打过败仗,历史上有记载的没打过败仗的人多了,最有名的就是白起。诸葛亮能进武庙能进十哲功绩上的影响很少,极大的因素是道德,然后是著作(李靖多次在李世民面前说自己不如诸葛亮很远,实际上是怕李世民因为功高震主而杀他,向李世民表示自己会像诸葛亮一样忠心耿耿。)
武庙始立于上元元年,跟安史之乱有什么关系?
?什么成就?难道是战绩?哪怕比战绩,诸葛亮在武庙十哲里,也是中等偏上的水平!
就列举一下唐朝排列的武庙十哲的主要战绩:
孙武:从吴王、伍子胥进攻楚国,连战连捷,被秦国击败后回吴国。
田穰苴:击败燕国和晋国的军队。
吴起:在鲁破齐,在魏拔秦5城,攻齐至灵丘,《吴子》里破秦50万。
乐毅:联合5国拔齐国70余城。
白起:伊阙之战,从穰侯魏冉进攻魏国拔城61,攻楚平定南郡、巫、黔中郡,长平之战。
韩信:从刘邦平定赵国,以统帅灭魏国和齐国,从刘邦打垓下之战。
张良:打过仗。
诸葛亮:从刘备平定巴蜀,为丞相平定南中,伐魏取武都阴平二郡。
李靖:从李世民平定王世充,从李孝恭平定萧铣和辅公佑,灭东突厥,灭吐谷浑。
李勣:从李世民平王世充,平徐圆朗,从平定辅公佑、东突厥,与薛仁贵平高句丽。
这10人当中,韩信、白起的战绩肯定要≥诸葛亮;李靖和李勣在跟随李世民一战搞定平定王世充、窦建德后,才有大放光彩的机会,而且两人战绩互有交集。其余张良主要是出谋划策,田穰苴缺乏记载,乐毅联合五国攻齐最后却不了了之,孙武从吴王、伍子胥攻楚国也虎头蛇尾,吴起不靠《吴子》的战绩是乏善可陈。
可以说以战绩而论,诸葛亮在武庙十哲中,至少是中游偏上的水平。要是比武庙十哲的军事理论:
孙武:《孙子兵法》。
田穰苴:《司马法》。
吴起:《吴子》。
乐毅:???
白起:???
韩信:与张良一起整理前代兵法。
张良:与韩信一起整理前代兵法。
诸葛亮:改良八阵,《诸葛亮兵法》五卷等。
李靖:《卫公兵法》《李卫公问对》等。
李勣:有医学成就。
光诸葛亮的用兵之法,至少从西晋延续到北宋。《三国志》强调诸葛亮“治戎为长”,蜀汉灭亡后,司马昭派遣陈勰收集诸葛亮“用兵倚伏之法”,以此练兵,到晋武帝司马炎时,身边禁军就“陈列齐肃”(晋书职官志)。
北魏时,中书监高闾提议朝廷选用6万士卒,要“采诸葛亮八阵之法,为平地御寇之方”,来防范柔然骑兵,对以鲜卑立国的北魏来说,诸葛亮八阵也依然是御敌的选择。北宋时,郭逵防备西夏,赵禼建议拿诸葛亮八阵“以授边将”,诏书郭逵执行。
这10人中,张良、韩信整理前代兵法,《孙子兵法》《司马法》《吴子》《李卫公问对》入选武经七书,而诸葛亮的改良八阵被当时的朝廷所实际运用,至少达到近1000年之久!
按照战绩,诸葛亮在武庙十哲里是中游偏上的水平。按照理论,诸葛亮著有兵法,而改良八阵至少被实际运用到北宋,所以诸葛亮入选武庙十哲是没有任何问题的!
隋书卷三十四:梁有《诸葛亮兵法》五卷。
晋书卷二十四:先是,陈勰为文帝所待,特有才用,明解军令。帝为晋王,委任使典兵事。及蜀破后,令勰受诸葛亮围阵用兵倚伏之法,又甲乙校标帜之制,勰悉暗练之,遂以勰为殿中典兵中郎将,迁将军。久之,武帝每出入,勰持白兽幡在乘舆左右,卤簿陈列齐肃。
魏书卷五十四:闾后上表曰:臣闻为国之道……宜发近州武勇四万人及京师二万人,合六万人为武士……分为三军,二万人专习弓射,二万人专习戈盾,二万人专习骑槊。修立战场,十日一习,采诸葛亮八阵之法,为平地御寇之方……
宋史卷一百九十五:熙宁二年(1069年)十一月,赵禼乞讲求诸葛亮八阵法,以授边将,使之应变。诏郭逵同禼讲求,相度地形,定为阵图闻奏。